当前位置:首页>工作动态

 党建引领“网格化”推动社会治理“精细化”

来源:  发布时间:2023-10-19  分享到:

    和谐社区有7098户,1.3万余人,老旧小区20个,其中有15个属于典型的“四老一差”小区(路面老、院落老、房屋老、设施老、生活环境差)。为实现“软件”“硬件”双提升,携手推进老旧小区美丽“蝶变”。针对“四老一差”问题,和谐社区党委打开线上线下“双通道”广泛收集民意、用心讲好政策、认真答疑解惑,不仅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提前宣传到家家户户,也啃下了一块块“硬骨头”。

  图片1

     一、建立“红色网格”体系,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。社区以“红色网格驿站”为载体,采取“五步走”有序推进人口信息采集工作,确保底数清、情况明。网格员对居民的服务覆盖到户,根据特殊群体类别,将1420余人按照“红黄橙绿粉蓝白”七种颜色进行分类,进一步提高了管理服务的精细化、动态化水平。同时探索推行“网格+微实事”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模式,聚焦居民日常琐事、关键小事、民生大事,让“小网格”“微实事”撬起民生“大文章”,实现基层治理“细治入微”、“幸福满格”。一是建立红色微网格队伍,充分发动觉悟高、有能力、热情高的党员、居民参与网格治理、开展志愿服务,发挥他们“人熟地熟情况熟”的优势,在居民身边提供即时服务,成为解难纾困的“贴心人”;目前开展惠民政策上门活动15次,开展防鼠疫等各类宣传8次;对辖区内行动不便、不会使用认证系统的老年人上门认证、一对一服务65余人次。二是推动驻街单位、共建单位、行业部门等职能下沉、服务入网,使环境整治、设施维修、秩序维护、隐患排查、事项办理等居民的烦心事、揪心事、操心事就地得到解决,联合城市管理执法局、乌海万达商管物业开展雨季隐患排查、燃气安全检查等10余次,筑牢安全防线,打通了服务居民的“最后一米”,成为社区治理的“娘家人”。

  微信图片_20231018172625

     二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,让幸福在“家门口”升级。

  社区依托在职党员、志愿者组建特殊群体“暖心小分队”5支,围绕紧急就医、生活服务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,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便民利民服务。针对部分特殊人群生活物资保障问题,暖心小分队为行动不便的老人、残疾人购买急需必备药物、生活物品62次、采集物资34次、紧急联络2次。同时,动员居住在同一街道、楼栋的管委会成员、楼栋长、党员、热心邻居随时为其集采物资、紧急联络等做些力所能及帮助,解决特殊群体急难愁盼问题,确保特殊群体有困难找的见人、有的人管。

  微信图片_20231018172630

      三、解开“矛盾结”系上“和谐扣”。

  一是社区充分调动法律专业人士,定期举办法律讲座,针对复杂的调解工作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。此外,社区还组织了“人民调解员”和“法律明白人”,不定期开展工作技巧和基层法律知识,以提高社区调解队伍的专业水平,更好地解决群众的各种矛盾和纠纷。二是社区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,提高群众对法律法规政策的了解,引导他们采取合法途径解决问题。对于潜在的矛盾纠纷,社区及时解决,确保矛盾不扩大,有效预防各类重大事件的发生。社区网格员通过走访入户、发放宣传册、微信宣传、观看宣传视频、分析诈骗实例、居民互动等多种方式,进行防诈骗宣传、扫黑除恶等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共100余次,发放宣传页2600余册,化解家庭婚恋纠纷10余次,邻里矛盾纠纷60余次。

  微信图片_20231018172115

      四、整合社区资源,共同参与社会治理。

  社区联合包联驻区单位、志愿者组建聚力先锋团志愿服务队,重点围绕方便群众的主旨,结合自身的特点,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优势,推进党员志愿服务队伍规范化建设。截止目前,聚力先锋团志愿服务队对平房区、无物业小区等薄弱环节集中开展清理卫生死角,整治乱堆乱放200余处,排查辖区安全隐患500余次,协调解决自管小区污水堵塞问题8次,关心关爱困难党员群众7人。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,提升社区服务质量,优化社区服务线。  

  微信图片_20231018171935

  五、下一步工作计划

  1. 全面打造党建工程。一是着重提升社区党委政治领导力、先锋带动力、群众凝聚力,着力解决党委建设中存在的弱化、虚化、边缘化问题。二是强化责任担当,把抓党建的责任和压力层层传导下去。着力解决存在的短板问题,针对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、支部战斗力不强和组织活动单一等问题,下大力气,锁定突出问题,锁定短板和痛点,逐一解决难点问题。

  2. 进一步做好辖区的管理服务工作,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小区自治,形成居民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的新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