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工作动态

党建+基层治理工作法探索党群服务
新模式

来源:  发布时间:2024-08-28  分享到:

和谐社区位于公园南路8号,东起公园南路,西至人民南路,北临新华东街,南至海达街, 常住人口7098户1.2万余人。共有22个住宅小区,社区有物业小区6个,无物业小区16个,四处平房区,3处待拆迁区。社区党委下设10个党支部,在册党员375人,在职党员175人。3个非公企业党支部。

经验做法及特色亮点工作

(一)网格党建引领,共建共享家文化

凝聚党群力量共同推进小区治理,以“网格党建”为抓手,建设全民参与“家文化”。通过建立健全“新事好商量”制度、“三方议事”协商制度、物业联席会议制度,将“末梢神经”延伸至居民小区,居民小区党支部、物业、业委会、志愿者等充分纳入网格党建工作中,坚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,商议小区重要事项,协调解决矛盾纠纷,推进居民参与小区治理常态化、长效化,增强小区居民建设“家文化”意识。在协商议事过程中,解决新东南一街坊管网改造、文工团大院节能改造、整治私搭乱建、修缮破损路面、桌子山花园小区环通南小区水压低、万达华府电力移交等问题,居民群众的烦心事得到有效解决。

(二)党建引领聚民心,先锋行动暖万家

坚持“党建引领、创新驱动、优质高效、敢闯先行”的原则,打造“聚力先锋团”联合工作队,深入推进“五社联动”实现社会力量优化组合,形成基层治理强大合力,以“先锋”理念践行初心,以“先锋”行动坚守使命。鼓励党员在日常生活中,在居民家门口为群众多办好事、办实事。同时,通过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,吸引汇聚多方力量关注和支持,为更多需要帮助的居民提供上门年检、代交水电费和代买生活用品等服务。截至目前,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,帮扶慰问困难党员、退役军人、特殊群体100余次。同时,结合辖区资源优势,创新服务模式,关注了解居民服务意愿,通过上门走访、电话咨询和业主群反馈等方式,了解居民服务需求,根据需求针对性开展服务,拓宽服务渠道,提升服务质量,多方位多角度服务。

(三)党建引领网格化,治理服务暖民心

党组织建设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起来,形成“党建+网格”的基层治理格局。一是织密一张网。坚持“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”,形成“街道党工委—社区党组织—网格党支部”三级组织体系,截至目前,成立16个网格,5个网格党支部;坚持将党建网格和综治、城管、环保等各类网格多网融合。通过在职党员报到、暖心小分队等形式,使党员成为政策法规的宣传员、收集民情民意的信息员、为民办事的服务员。二是打造主力军。按照“一格多员”“一员多能”的要求,多渠道选优配强网格员,一方面大力推进专职网格员队伍建设,择优选聘大专以上学历担任专职网格员,进一步完善网格员职级待遇。另一方面强化兼职网格员作用,将社区民警、志愿者、物业公司等人员纳入兼职网格员队伍, 推行以网格党组织书记为核心、楼栋长为主体,社区民警、业主委员会、业主代表为主体的“五社联动”管理模式,实现矛盾不上交、问题格中解、服务全方位的网格治理格局。三是提升幸福感。积极探索“党建引领、邻里相亲、互帮互助、和谐友善”的小区共治服务模式,搭建议事平台,引导群众参与治理,让群众在小区治理中唱主角。建立老旧小区改造委员会,以网格党组织牵头、党员引导、居民协商共议的方式,解决老旧小区改造中的难题。同时,将民意诉求收集阵地向小区楼院延伸,通过小区“新心驿站”,形成党员群众密切联系,引导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开展自治,通过议定协商、上下联动,解决了下水道堵塞、楼道杂物乱堆、环境卫生、矛盾纠纷、电动车充电桩安装等问题。

撰稿人:曹璐

审稿人:曹璐